校党委中心组召开大学生思政工作专题研讨会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6-10浏览次数:1773

         当前我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怎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如何?怎样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6月4日下午,校党委中心组召开专题研讨会,与会人员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校党委书记周鸿刚主持会议。

        周鸿刚强调,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校应该再次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份2004年下发的16号文件对今天的工作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周鸿刚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有着不同的意义,思政课上得好将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产生积极的、永久的影响,因此广大教师要充分建立责任感。周鸿刚要求,要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和途径,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要有说服力和感召力。要力求改变教育内容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状况,讲课内容要切合实际,而“三结对”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要落实“大思政”方针,要建立长效机制,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求创新,不同学院可以有不同的特色,不要千篇一律。要努力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真正完成大学的育人任务。

        校长李进在交流发言中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牢牢抓住教育的有效性和教育的自觉性两个关键点,明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标、指标和措施。李进强调,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标要有限,不宜太大,重心要下沉,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要有具体描述,着重关注政治态度、理论水平、践行程度、人格表现、重大事件的表现等几个要素,并与“德、艺、语、技”的人才规格相匹配。关于指标构成,李进建议要有以下几个体现:理论认知的体现、实践收获的体现、问卷跟踪的体现、典型事迹体现、师生互动尤其是网络功能的体现、学科建设与教师科研成果的体现。在具体措施方面,李进要求,要着眼德育一体、学科渗透、意义牵涉(注:即做每件事都要考虑其牵涉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信息输出的流量和质量,要明确教学规范、教学标准和全员、全程育人的标准,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课件,要精心设计教学包和实习包,要做到每年可检测。此外,李进还指出,理论重点和教学重点、理论难点和教学难点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要以理论研究带动教学。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莲华传达了5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他指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认真学习中央会议精神,把李长春、刘延东等领导的讲话精神落到实处。王莲华认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做到六个“着力加强”:第一,着力加强思政课与形势政策课建设,改进方法、丰富载体、拓展途径,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着力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合力,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全面、全程引导大学生成才成长;第三,着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开展绩效评估,加强培训,建立科学合理的活动机制,加强网络信息能力的培养;第四,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精品项目,营造育人氛围;第五,着力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抓发展,抓管理,抓教育,加强示范群体建设,以党建带团建;第六,着力加强实践教育,充分利用世博会的契机,争创优秀团队,把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堂开设到世博园区。

        党委宣传部部长何云峰就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调查情况进行了交流。这项调查以包括我校在内的8所高校254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显示了我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程度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何云峰认为,无论是中央会议精神,还是我校学生的思想现状都给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允熠对思政课的难度和我校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思政课教材与高中重复,教材理论脱离实际,教材内容太多、不够生动活泼,教师本人的表达能力存在差异等因素都会对思政课的课堂效果产生影响。而目前学生的思想实际则呈现以下特点:如对思政课热情不高但对时政很关心;对教材理论兴趣不浓,但对历史人物、事件较感兴趣;有的过分忧虑现实,但有的则盲目乐观;有些学生有民族自尊心,但缺乏民族自豪感;男女学生关注的焦点也有明显的差异等。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有责任面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改进教学。

        校党委中心组全体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校团委及教务处负责人参加了中心组专题研讨会。会议气氛热烈,大家纷纷为推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建言献策。校团委书记戴冰,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学明、苏令银老师还分别就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有效性、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现状、“三结对”落实情况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