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和平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观点)——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⑥

发布者:文明办发布时间:2023-06-20浏览次数:10

秉承“和平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观点)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⑥

《人民日报》评论部  20230620

 

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塑造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和平性格、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天下一家的大国气度

 

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

 

一封回信的背后,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前不久,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孟加拉国儿童阿里法·沁,鼓励她努力学习、追求梦想,传承好中孟传统友谊。2010年,阿里法·沁的母亲因患严重心脏病遭遇难产,一度生命垂危。当时正在孟加拉国吉大港访问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接到求助,派出军医第一时间赶赴当地医院进行剖腹产手术,最终阿里法·沁顺利出生,母女平安。多年来,和平方舟带着使命一次次鸣笛起航,每靠一港就播撒下和平和友谊的种子,成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人类共同福祉的生动见证。

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我们要秉承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和平性,建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让和平理念的种子在世界人民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生长出一片又一片和平的森林。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但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郑和七下西洋,播撒友谊、和平的种子;数百年前,即使中国强盛到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30%的时候,也从未对外侵略扩张。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推崇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塑造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和平性格、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天下一家的大国气度。

“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文化渊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倡导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植根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观和文化的思想精髓,着眼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福祉,是对你输我赢、零和博弈的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持续繁荣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今天,共建一带一路吸引全球超过3/4的国家参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事实充分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站在何去何从的历史十字路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对和平和睦和谐理念的传承和追求,让我们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强调“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国际正义力量的壮大,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面向未来,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们一定能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中国绝不会搞国强必霸,也不认同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因为中国人从来没有这种文化基因,也没有这种野心。”2019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希腊时讲起止戈为武的中国典故,引人深思。新时代新征程,传承中华文化的和平基因,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勇毅前行,中华文明必将焕发出更加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中华民族定能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